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由“东方一只眼”赵东生教授(卫技一等2级)创立,现为国家临床医学专科,是上海市眼科防盲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眼科研究所和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有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 人,床位156张,下设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斜弱视、葡萄膜炎、神经眼病等亚专科。2011年门诊量达30万余人次,总手术量达1万余台,出院人数8445人。近5年来,眼科共获得3,520万元课题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7项等,共发表SCI论文87篇(单篇IF最高8.9)。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2011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省部级科技奖16项。眼科拥有高层次、梯队合理的临床专家群,覆盖眼底病内外科、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斜弱视、眼眶整形等亚专科,能处理相关亚专科的疑难重症,承担上海以及全国的转诊和会诊病人,主治及高年资住院医师能独立承担常见及部分疑难眼病的临床诊治。近三年平均年门诊病人26.69万人次,大中手术1.27万台,包括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170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6,310台、青光眼手术682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台及眼外伤、眼表和角膜移植、屈光斜弱视和眼部整形手术等2,250台。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孙晓东、副主任邹海东、樊莹、陈凤娥、郑志。
亚专科:玻璃体视网膜外科
赵东生教授1949年创立我国第一个眼底病外科专科,国内首先开创视网膜脱离诊治和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孔源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玻璃体替代物及小包装研究,填补国内外空白;复杂性RD的诊治研究;在国内首创重水结合注气治疗早期巨大裂孔;首创双环扎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对经典环扎加压手术方法实行改良,缩短手术时间35%;近年来开展国际领先的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各种黄斑手术,建立一整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规范。开展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
亚专科:眼底病内科
在国内较早开展PDT治疗和抗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底病,同时不断引进和改进眼底病诊断新技术,建立视网膜厚度以及微视野等视功能评估方法,进行微视野以及ICGA指导下PDT治疗,保留固视点,开展PDT联合抗VEGF治疗PCV等眼底病。
亚专科:白内障
开展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及多种新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有Infiniti、Signiture等多台最新型超声乳化设备,及IOL Master等手术相关辅助设备。白内障手术后脱盲率近99%,脱残率达到92%。
亚专科:青光眼
我国最早建立青光眼病房的专科之一,开设有青光眼专科门诊目前能够开展各类青光眼常规手术、先天性青光眼以及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内的难治性青光眼手术,联合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眼后段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及难治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等。近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除传统的激光虹膜周切术外,大量开展各种新的青光眼激光治疗方法,如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显微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等。
亚专科:屈光斜弱视
近年针对弱视发病机制进行大量探索性研究,包括脑神经递质在弱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弱视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在治疗上注重视觉质量的综合修复,恢复有效的视觉功能。在弱视在知觉学习训练方面,进行综合调理,成功地使视觉系统复原。同时,应用同视机介入到诊断治疗中,重建因视觉缺失期未发育的视觉功能;配合综合治疗仪辅助治疗个体化弱视治疗及双眼视觉训练。近几年,采用联合手术加上个体化的整体设计方案,采取综合治疗,解决了大量复杂的麻痹性斜视、垂直、旋转、分离性斜视,近3年累计斜视手术近300例,临床疗效显著。开展青少年斜弱视早期筛查和近视防治工作。
亚专科:眼表、角膜疾病
开展角膜移植术、泪道封栓术、睑裂闭合术。角膜及眼表疾病亚专业年门诊量大于23000人次,年手术量大于500台。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4日
星期日
5月5日
星期一
5月8日
星期四
5月9日
星期五
5月10日
星期六